精彩学术内容聚焦南中国大区会议郑州站

年1月11日由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特主办,医学慕课平台协办,辉瑞中国赞助的“临床危重症感染思维提升MDT训练营”项目——“斯家诊探”南中国大区会议在郑州举办。

会议邀请了医院综合ICU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同文教授和华中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熊盛道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主任,主任药师蔡静月教授,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组长,副主任技师,曹伟教授及医院放射科邝健谊教授担任特邀点评专家。主席

孙同文教授

熊盛道教授

MDT点评专家:

蔡静月教授

曹伟教授

邝健谊教授

病例分享:第一个病例:

姚明丽医生

来自医院神经外科ICU的姚明丽医生分享了一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5岁女童,脑干占位,行右侧CPA区及脑干肿瘤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渗液明显,头皮下积液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头皮软组织感染诊断明确。是否有颅内感染?脑脊液检查不除外颅内感染。头皮下积液送检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培养出MDRAB及表皮葡萄球菌。脑脊液也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经过一系列检验检查,考虑中枢神经系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治疗使用美平加稳可信。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用的药是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有较好的中枢神经穿透性,无论脑膜是否有炎症均易透过:非炎症性脑膜BBB通过率70%;炎症性脑膜炎时可达1.2-2.3倍。于是将万古霉素换为斯沃,服用斯沃后,患儿血象降低,脑脊液指标正常,仍发热,考虑MDRAB感染,更换舒普深,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姚医生总结到:CNS感染诊断全面综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动态监测,较单一或单次指标更具诊断价值。涂片及培养阴性者,可采取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帮助进行病原学鉴定。万古霉素TDM对CNS感染的重要性,尤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如重症,老人儿童、肾功能不全。对于不能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或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利奈唑胺是治疗选择。MDT专家团点评:邝健谊教授:病例从影像学角度讲做了胸部CT,CT里面炎症的表现到底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细菌性是不是特殊感染如结核、金葡菌?都有自己特征,应在病例体现。头颅平扫和增强都做了,颅内没有形成脓肿,感染没有导致脑膜增厚。在病例中应该加入特征性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曹伟教授:外科金葡菌比其他科分离比例要高,表葡是常见定植菌,是非致病菌,致病性很弱,必须有充足的条件,其他的感染学指标,才能评估表葡是否是致病菌,面对感染学指标要进行综合性分析。第二个病例:

周俊医生

来自医院ICU,副主任医师周俊医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例气性坏疽的病例。病例中患者因右下肢疼痛1周,气促、神志模糊入院。入院检查血象偏高,血糖45mmol/L,动脉血气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诊断为脓毒症,右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右下肢骨折?糖尿病待分型,开始给予抗感染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选择考虑的依据:广谱,对皮肤软组织感染有效。患者血糖降低,但却出现昏迷,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尿量减少等。辅助检查提示患者右下肢软组织积气,肺X片提示感染。诊断为重症感染。治疗升级了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甲硝唑。选择考虑的依据:病情危重,需尽快控制感染,此方案可将梭状芽胞杆菌、厌氧菌、大部分普通细菌广泛覆盖。行小腿切开减压+VSD引流术。脓、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行右小腿截肢术。残肢颜色好。但白细胞继续升高。复查胸片,提示多发坏死空腔。抗感染又加入舒普深、米卡芬净。后患者情况逐渐稳定。周医生提出了两个思考:气性坏疽诊断是否成立?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可以引发产气感染?版美国传染病学会《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关于气性坏疽的定义为快速进展的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感染。本例患者脓血涂片、血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不符合该气性坏疽标准。定义非梭状芽孢杆菌气性坏疽很好的阐释了这些。周医生总结到:非梭状芽孢杆菌气性坏疽的诊断:1、疼痛;2、局部皮肤呈暗褐色、古铜色或彩色,患肢进行性肿胀,有或无皮下捻发感,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充满暗红色或紫色液体的囊泡,肢端皮温低;3、革兰染色价值较大;4、X线或CT见到肌肉组织大量气体。非梭状芽孢杆菌气性坏疽的治疗原则:1、早期和彻底的手术,如筋膜切开减压引流、切除感染坏死的肌肉组织等,必要时应考虑截肢;2、充分的抗菌药物治疗;3、氧疗、镇痛、营养、输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支持疗法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MDT专家团点评:邝健谊教授:胸片中肺部出现空腔,肺炎克雷伯肺部改变是多发脓肿改变,血行播散到肺里面是脓肿而不是真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改变会更加重,结节会更小,影像学如果能做肺部CT增强会更好。曹伟教授:社区获得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糖尿病足,第一个考虑的是阳性菌,金葡菌,这个病例开始用的利奈唑胺,后来因为患者比较重,用的亚胺培南。孙同文教授:这个病人是一个社区获得性皮肤软组织的感染,一般来说耐药性比较少,经验性选药时应值得思考。熊盛道教授:这是临床治疗很成功的一个病例,周俊医生在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功课,她发现一点问题,能够一直去深追,查阅了很多文献,来解释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找问题,找答案,这点值得学习。这个病例是肺克的病原还是真菌的病原无法解释,只能说是一个临床很成功的病例。蔡静月教授:肺炎克雷伯杆菌毒力强,最终可通过血液播散到全身,这个病例从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都比较完美,由于有低蛋白血症、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的量、给药间隔要衡量调整,如果明确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是否应将甲硝唑减停。第三个病例:

周志国医生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志国医生给我们分享了一例肺诺卡菌病病例。患者因右下肢红肿热痛伴水泡10余天以右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收住普通外科。目前口服“强的松”。入院降钙素原:8.3ng/ml,白蛋白:27.6g/L。提示脓毒血症、低蛋白血症。胸片提示肺部斑片影。入院诊断:1、右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2、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后3、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4、肺部感染5、脓毒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考虑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治疗采用头孢西丁、甲强龙片,患者症状好转,转入肾病风湿科后又出现发热。影像学提示双肺多发空洞样改变,更换抗生素头孢甲肟,由于住院期间出现发热,且有肾综,考虑MDR耐药菌,使用美罗培南+利奈唑胺,针对皮肤软组织常见感染菌革兰阳性菌感染。微生物室报告阴沟肠杆菌。考虑药敏试验,停用美罗培南,使用利奈唑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患者逐渐好转出院后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影像学提示右肺空洞变大,左肺空洞吸收消失。微生物室报告诺卡菌。诺卡菌标准抗酸染色(3%盐酸)阴性,而采用改良的弱抗酸染色(1%硫酸)则为阳性,这也是和结核鉴别点。诊断肾病综合征并诺卡菌肺炎,治疗改用复方新诺明片+美罗培南。患者仍然高热,考虑诺卡菌耐药+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停用美罗培南,继用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片。患者体温正常,肺空洞吸收消失。周医生总结了诺卡菌感染,提出对诺卡菌属敏感药物包括磺胺类、氨基糖苷类、部分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利奈唑胺是唯一%敏感的抗生素。MDT专家团点评:邝健谊教授:在影像学,坏死以后留下的叫空洞,3mm以上叫厚壁空洞,3mm以下叫薄壁空洞,空腔和气囊是病理性扩张的肺组织,包括肺大泡,跟空洞是不一样概念。肠道转移到肺里面会有空洞样病变,会有壁结节,腺癌是没有壁结节的。CT只有肺窗没有纵隔窗,做了CTA以后右上肺肺动脉有没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空洞可能不是感染性的,可能是感染以后导致的肺梗死。治疗当中检查不够完善。曹伟教授:社区获得性感染是有迹可循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一个很必要的患者特点就是免疫功能状态,非典型病原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体,包括努卡氏菌等,要和微生物室合作。蔡静月教授:努卡菌感染现在也不少见了,有些治疗会导致不典型细菌感染。治疗棘手,用药多耐药,病人不耐受,利奈唑胺敏感性比较好,但用药超过两周会有副作用,比如血小板减少。医院可以检测血药谷浓度来预防副作用。第四个病例:

马文涛医生

来自医院呼吸ICU主治医师马文涛医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例MRSA感染病例。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加重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给予莫西沙星针、奥司他韦胶囊、伏立康唑片、利奈唑胺针。CT显示肺部空洞,双侧胸腔积液。BALF-NGS(支气管分泌物)提示金葡菌感染。治疗更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利奈唑胺针。血培养提示MRSA。如果血流感染导致肺部感染患者右心系统是有问题的,超声提示三尖瓣赘生物,提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此病例是心内膜炎导致脓毒性肺栓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行心外科手术治疗。最终诊断: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源性肺脓肿。MDT专家团点评:邝健谊教授:这个病例很好,既涉及到肺的问题,又涉及到心脏的问题。影像学增强CT肺动脉是否有小血管栓塞征象,MRSA是金葡菌的一种,单纯感染肺泡壁薄,栓塞后坏死肺泡壁厚,两种在征象上是有分别的。蔡静月教授:诊断右心心内膜炎,最终治疗使用利奈唑胺。利奈唑胺临床有很多使用成功的例子,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很多专家利奈唑胺联合其他使用,比如说联合利福平。心内膜炎如果用胸壁心超诊断四成,用食道B超会明确一点,达到九成多。一般有心内膜炎征象建议做食道超声来确诊。

更多会议报道及资讯,可登录医学慕课网站-斯家诊探项目专区,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lgemnonwoven.com/gybyw/7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