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由麻疹病毒引起,其症状特征是上呼吸道炎症病变,口腔黏膜上出现麻疹黏膜斑,发热,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出疹。
一定程度和有时限的发热,是麻疹必然的病理过程,它能促使疹子及时出现和出齐,所以一般情况下,无异常的发烧,不主张随意用退热药。有些年轻的父母,一见孩子出麻疹就紧张得不得了,看见孩子发烧就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麻疹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根本起不到直接的治疗作用,作为预防性给药也没有什么价值,若选用的治疗时间不当,对透疹还会有影响,所以说对没有细菌感染的麻疹患儿,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麻疹的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时,疹子不易透出,常常要达到40℃左右时才会顺利透发,这点做家长的应该了解。同时还需要注意是体温过高,患儿可能发生惊厥、失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和缓的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部给予充分的饮水,如未见好转则应请医生处理,如静脉输液以维持患儿体内水盐电解质的平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只有当高热持续不退时,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如小儿退热片或复方阿司匹林等,服用量只须给予常规剂量的1/2-2/3即可。
麻疹患儿的护理是特别重要的,要求尽量做到卧床休息,限制其活动,住室应空气流通,但不要冷风对流,注意防范受凉,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强光直射,平日多饮开水,若能用鲜芦根煮水当汤饮则更佳。麻疹前期,可用温开水擦拭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以求有利于麻疹出透。还要经常注意眼睛、鼻孔、口腔、皮肤等处的清洁卫生,必要时可用4%的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发生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并发感染。
由于麻疹病程较长,患儿的体能消耗较大,加上出汗较多,故应当及时地合理补充营养和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膳食要易于消化,如米糊、粥、豆浆、牛奶、鸡蛋羹及稀软的半流质,在患儿恢复期更要加强营养,青菜肉末、嫩豆腐、烂面条等都比较适合。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其次是肠炎、喉炎及脑炎,5岁以内患儿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病儿在出疹期或出疹后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青紫等症状,即可视为麻疹肺炎,应住院治疗。若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似犬鸣,则提示并发喉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患儿烦躁不安,这就十分危险,医院救治。
目前很多患儿家长及成年患者对麻疹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缺乏早期发现识别该病的能力,以致滥用药物延误治疗;还有的急于退烧,造成病程延长甚至导致并发症等。“患麻疹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点非常关键。”麻疹患者急于降温退烧的做法很不科学。因为这不利于皮疹透发,易使病程延长,增加罹患麻疹肺炎的危险,所以要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但这只是治疗原则,具体用不用退烧,需要如何治疗,还应由专业医生决定。
眼病结膜炎(红眼病)1.什么是结膜炎:结膜炎是覆盖在眼睑内面,眼球前部眼白表面的一层
透明薄膜,结膜为就是发生在结膜的炎症或感染,当结膜受到各种刺激
后,将出现水肿、眼红,因此结膜炎又称为“红眼病”,可累及单眼或
双眼。2.症状和体征:a.眼红;b.眼睑红肿;c.眼痒、眼烧灼感;d.
流泪或溢泪;e.晨起时轩分泌物多而难以睁眼。3.预防要点:a.习惯常
用温水和肥皂洗手;b.不与他人共用眼水或眼膏;c.眼睛红肿时,不宜
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宜眼部化妆,一旦发现眼部感染,向医生求助。使
用纸巾或一次性毛巾。
春季如何预防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极高,
本病系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三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常引起大范围流行。
流感的潜伏期从24小时到5天不等,前期症状为头痛、寒战和干咳、打喷嚏、鼻塞、流涕等,接着出现头痛、高热(38-40℃)、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可发生肺炎型流感,此型多于5-10天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
病毒可通过流感病人的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病人在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有:
1.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当你发现有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1米之外。如果是在电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人的眼睛和鼻子是最容易被传染的。
2.及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对人体的保护可达70%—90%,即使在接种后患上流感,也能减轻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3.勤洗手: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关键。
4.冬季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做好这项工作比注射流感疫苗更有效。多做运动,多按摩 每天能积极活动3个小时的人,比活动量少的人患流感的几率低35%。专家建议,最好每周锻炼3次,快走、爬楼梯或打乒乓球都可以。
专家还建议,平时可以多做按摩。无论是专业按摩,还是之间互相敲敲背,都能增加血液中的复合胺和多巴胺含量,从而提高免疫力。
5.勤换牙刷: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牙刷,如果上面带有病毒,则容易反复感染;另外,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6.脚部保暖:脚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扰;同时提倡冷水洗脸。
7.饮食清淡: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
8.精神愉快:医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精神紧张、忧郁的人,体内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
9.合理睡眠:保持充分的睡眠是冬季最重要的事。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同每天睡7.5—8.5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产生的抗体会减少一半。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10.多开窗换气:每天窗户打开来换换新鲜的空气,这样,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11.勿盲目补充维生素:每天服用大把的维生素不太可能降低患流感的几率,还会对健康不利。最好的方法是食补,也可以每天一次性补充多种维生素。
希望班主任把这些信息发到自己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