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室间隔缺损是有可能自我愈合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一般缺损直径小于5毫米的膜周部和肌部缺损,都可被视为可以自我愈合的室缺。当然,可以自愈,免除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是每一个家长希望听到的好消息。
有患者
1岁6个月,20斤重,小孩是室缺4毫米,平时体质挺好的,很少感冒发烧,想问一下医生,自己愈合的几率大不大?手术的话要什么时候适合?
肖亦敏主任:孩子现在1岁6个月,20斤重,生长情况还不错。室间隔缺损4毫米,能不能自己闭合要看情况。我建议,如果缺口不能自己闭合的话,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要给他动手术。因为上幼儿园之前如果闭不了,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的负担就会比较重。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多,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病的孩子体质比较差,更容易得病,所以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
怎样的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更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愈的机理有多种,首先和室缺类型有关系。比如膜周部室缺,可能由于周围组织与三尖瓣叶等粘连,形成瘤样结构闭合缺损,肌部室缺可能由于肌束增生肥厚闭合,其它类型自发闭合可能性很小,等待有可能加重病情。
同时还和缺损大小有很大关系,越小的缺损,闭合可能性越高。
缺损大小如何判断?
一般可将室缺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临床中常用判断方法有三种:
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以下适用于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
小:4mm
中:4-6mm
大:6mm
心导管检查获得肺与全身血流量比(Qp:Qs)确定的心内分流的大小:
小:1.5
中:1.5-2.3
大:2.33
与主动脉直径比较: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无需考虑患儿的年龄和心脏大小,不管是在新生儿还是学龄儿童当中都是适用的:
小:小于1/3主动脉直径为小室缺
中:在主动脉直径1/3到2/3之间为中等室缺
大:大于主动脉直径2/3为大室缺。
大中小室缺,自愈的可能各多少?
小室缺:75%的小室缺在出生后两年内自发闭合。
中等室缺:中等大小的室缺病情受到肺动脉压力以及室缺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的大小可能会减小并发生自发性闭合,但可能性低于小室缺。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取决于从左到右分流的程度。当肺动脉压超过全身压力的50%时,发生不可逆的肺血管阻塞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建议手术。
大室缺:大室缺很少自发地闭合。一旦发现,建议尽快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存在自愈的可能性,但对这些简单先心病的自愈问题,家长们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客观、科学地看待。如果大于6岁缺损仍未闭合,则不应再等待,因为患儿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心内膜炎,可危及生命。而对于不在能够自愈类型之列的其他简单先心病,家长更不应心存侥幸心理,应及早接受正规诊疗。
医院心胸微创中心全国招募中....
微创手术,作为时代的主流,不仅是未来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心胸疾病患者的福音。因此,为了让更多心胸疾病患者早日体验微创服务,医院联合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手术患者募集活动,其招募内容包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