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系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发病常较迅猛,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常会给患儿造成一些后遗症,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随着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抗生素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化脑患儿存活率明显改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条件。

90%的化脑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可能与其免疫系统未成熟、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完善有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数日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这3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占化脓性脑膜炎的80%以上,引起化脑的病原菌种类与患儿年龄关系密切。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侵入血流,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门户。此外,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或者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髓膜膨出,细菌可因此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化脑。

化脑的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约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常有瘀癍、瘀点和休克。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体征。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早期诊断,恰当治疗是改善化脑预后的关键环节,早期诊断首先有赖于对化脑早期非特异性症状的警觉,对于发热的患儿必须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及眼神有无呆滞等。任何发热,伴惊厥、意识障碍、颅压高或脑膜刺激征,而原因不明者,更应考虑此病,进一步行脑脊液检查确诊。

治疗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抗生素治疗。化脑预后严重,一旦怀疑,尽早治疗、针对病原、静脉给药、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应力求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菌,故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脑脊液内浓度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其次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一般连续用2~3天,过长使用并无益处。

本病婴幼儿死亡率10%。10%~20%的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听力丧失、智力倒退、癫痫、语言能力延迟、视力障碍、行为异常等。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尽早识别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积极有效地随访,对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及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期专家

杨晓彤内科五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脑性瘫痪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市病残儿鉴定专家库成员。担任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通讯编委。擅长诊治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尤其对各种惊厥、小儿癫痫、神经系统感染及脑电图的应用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小儿呼吸系统、重症急救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lgemnonwoven.com/gybyw/73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