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商标被他国抢注,有的被迫改名有

昨天我们在“無印良品”败给了“无印良品”,到底谁是李逵、谁又是李鬼?一文中提到了中日两家公司因为“无印良品”的商标注册而引起的纠纷。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商标抢注。看评论似乎一边倒的支持日本无印良品。但实际上饱受坑害的可能更多的是中国企业!看看这些年比较有名的案例都有哪些。1、联想被多国抢注年,意气风发的联想开启了自己的全球化之旅。但没想到刚踏出第一步就碰了壁。在联想进行商标注册时,却发现联想的英文名“Legend”在全球已经被多家公司注册过商标,行业五花八门。通过官司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败诉的概率也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但多家如何买?在联想回购了几家之后,放弃了这一想法。年4月,联想无奈之下,宣布花费巨资更换“Legend”为“lenovo”。这笔账可能是个天文数字,至今还是联想的痛!2、狗不理被日本抢注提到“狗不理”包子,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都知道是天津的一道名小吃。但从商标权角度考虑,“狗不理”包子有近10年的时间是“属于”日本人的。“狗不理”包子的商标权在年便被日本抢注。经过多年谈判、最终在年天津狗不理集团才以协议方式购回“狗不理”包子的相关商标权!3、同仁堂被日本抢注年,北京市药材公司发现其同仁堂商标在日本被抢注。随后该公司请求日本特许厅撤销不当注册的商标,但被驳回。日本要求北京市药材公司提交同仁堂系我国驰名商标的证明文件。后随着原国家工商局的介入,这件事才得以解决,商标得以收回!4、海信被德国抢注年1月,德国博西公司在德国申请注册“HiSense”商标,随后该公司申请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欧共体商标注册,并且要求优先权。而此时的海信正打算进入欧洲市场。无奈之下,年9月,海信在欧洲被迫启用新商标“HSense”。年3月,海信与德国博西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据报道,最终海信回购商标的价格为50万欧元。但此前启用新商标所带来的的损失可能要百倍于此!这只是一些非常知名的企业,至于其他小规模的就数不胜数。可以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读者会觉得,抢注、山寨这种事情往往都是中国的企业在做,但实际上中国企业才是受害者最多的。为何?中国几千年的经商文化中,大家讲的是一个“诚”字!招牌自在人心,是你的假不了、不是你的也真不了。。。可商标权这种来自于欧美的舶来品讲究的却是“早注册早拥有,不注册不拥有”。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只能按游戏规则来玩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lgemnonwoven.com/gybsl/128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