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熟人问你借钱,你怕有借无还,可以借口手头紧,不借。但如果只是借用一下身份证、手机、信用卡、医保卡、营业执照等东西,用完就还你,借是不借?注意了,这些东西,关系再好也不可轻易外借!
出借身份证惹官司
不会上网的七旬老太,在网上卖假货被告?
某知名体育用品公司注册的系列商标具有极高知名度,发现一家网店没有经过他的许可,就销售不是自己生产、销售的,却跟自己注册商标一样的服装,销售总额已经有2万多了。后经核实查询,这个网店的经营者为王某。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
但王老太对开设网店,销售侵害他人商标权商品的事情根本就不清楚,而且也不知道怎么上网,后来在法官的追问下才想起来,自己有过不好意思拒绝一位朋友而将身份证出借给他。事情到这,其中的原由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涉案网店系王老太的朋友借用王老太身份证开设的。
最后,王老太联系了朋友,让他下架了全部侵权产品,王老太自己因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的法律责任及赔偿公司一部分赔偿金。
不是自己打的手机,却要为高额欠费买单?
老友向小刘开口,需要借用他的身份证用作登记购买手机卡。出于多年交情,这点“小事”小刘自然不会拒绝,很干脆就出借了身份证。此后几个月时间里,该手机卡所欠话费达多元。
小刘知道后,认为与己无关,反正也不是自己用的手机,就没有理睬。本来也是这个理,谁用的谁缴费,但坏就坏在该手机卡登记人是小刘。电信公司以小刘手机欠费为由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判决,认定依法应由欠费手机卡登记身份证本人,也就是小刘承担全部的话费及违约金。
有些东西关系再好也不可轻易外借
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亲朋好友问自己借东西。因为顾及情面,大家往往都会同意借给对方。但需要注意了,这极有可能引发法律风险,那么事就大了!
1、身份证
身份证是每一位公民身份的象征,乘车买票、买车买房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它。根据《居民身份证法》规定,身份证不得出租、出借、转让,否则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也不得冒用他人身份证,否则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除了上述行政处罚外,出借身份证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一旦对方利用你的身份证做了违法犯罪的事,而你不能自证清白,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明知对方是为办理信用卡还出借身份证,对这一行为将要造成的后果也可以预见而不予否认,那么一旦发生纠纷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对方利用身份证注册成立公司,公司做违法生意或偷税漏税或欠债破产,身份证所有者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总之,出借身份证本身即属于违法行为,也会为他人从事不当或违法行为提供条件,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最好不要出借身份证,也不要乱丢乱放,遇到索要身份证信息的,也要仔细确认对方身份,不要随意透露。
2、手机
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里面保存着照片,聊天、浏览、转账记录等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一旦曝光会侵害个人隐私权。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的手机都有支付软件,捆绑银行卡及各种账户密码,所以借手机还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为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不要轻易借出,即便是二手手机,也要完全清除个人信息后再借。
3、银行卡
信用卡及借记卡归持卡人所有,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一旦信用卡或者借记卡由本人借给其他人使用,产生的所有后果,由持卡人本人承担。例如,信用卡借给他人使用,默认你同意对方使用该卡,一旦出现信用卡逾期还款,恶意拖欠或套现等行为,被算在持卡人账上,一切法律责任都由持卡人承担。
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就把银行卡借给别人,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人可能利用银行卡进行盗刷,会有一定的财产损失;逾期还款后不及时还款,会影响个人征信及个人信贷;如果对方利用银行卡进行洗钱、走账,可能会被牵扯;对方有意诈骗的话还可能被用作信息买卖和其他犯罪,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另外,银行卡丢失造成的任何损失都需要由持卡人承担。
4、医保卡
医保卡借给别人使用,相当于骗保,属于违法行为,即便是借给家人也不行。医保卡的扣款途径基本上来源于两处,一处是统筹账户,一处是个人账户。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把卡借给没有医保的人使用,占用了医保统筹基金,实质就是在骗取医疗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可能还要负刑事责任。
需注意,如果只是用医保卡给家人朋友买一些普通药品,由于这部分使用的是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影响是不大,但如果是购买重大疾病的药物,在个人医保记录中留下特殊疾病的治疗记录,可能影响保险的购买及理赔、贷款的申请。
5、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相当于市场交易主体的“身份证”,任何交易主体必须经工商部门核准颁发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相关运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出借营业执照,违反规定出借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出借营业执照行为极易引发诈骗、合同履约不能等情形,存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风险。如果出借营业执照并在运营活动中发生劳资纠纷或者侵害顾客权益,出借人可能将会与实际运营者被一同起诉,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将营业执照出借给他人贷款或典当,一旦借用人违约,出借方除了面临财产损失,还可能影响征信,被列入黑名单;如果明知或应知对方借用营业执照是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还借出,且从中获利,可能构成相关违法的共犯,被追究刑事责任。
更多风险防范
有关私人物品,特别是包含个人信息的物品,无论关系再好,一定要慎借。
私家车能不能借?房产证能不能借?借用协议怎么写?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法保网在线法务,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规则维权,随时随地答疑解惑,助力生产生活,避免法律风险。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引用案件信息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