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不说话的孩子第五章

第五章选择性缄默症的共病与鉴别选择性缄默症常伴随的共病“你这个孩子到底怎么搞的?要上学了,还在那边哭哭啼啼的。学校是会把你吃掉,是不是?其他小朋友都上学去了,你又没有生病,没有感冒咳嗽,没有肠胃不舒服,为什么要请假在家?我还要上班,哪有多少时间陪你?”眼看着上班\上学的时间已经逼近,怡璇妈妈有些急了。“我不要去学校,我要请假在家。”怡璇窝在沙发上,她就是不起来。怡璇妈妈手上拎着怡璇的书包、摩托车钥匙,以及两顶安全帽。怡璇妈妈眼睛不时探向墙上的时钟。这一阵子,为了上学这件事,把自己折腾得比工作还累。她常常都得要请假一两个小时来处理怡璇不上学这件事。无论怡璇妈妈怎么苦口婆心地催促,怡璇能够拖一节课是一节课。“媳妇啊,怡璇哭成这样,她如果真的不想上学,今天就帮她请一天假。小学生一天没上到什么课,无所谓啦!晚上再问问同学,回家作业有哪些。你赶快去上班,就让她今天在家里好了。”每次听到婆婆这么说,怡璇妈妈真的很气。总觉得婆婆一出现,就让自己好不容易才有的坚持又破了功。“阿母,孩子不能这样宠的。你看其他孩子都去上学。在班上,大家有说有笑,但你知不知道,怡璇除了不想上学,老师还不断地跟我抱怨,她在学校都不说话。不管老师怎么问,她不说就是不说。那你说,我能怎么办?”眼看着再不出门,上班一定又要迟到了,这段时间,怡璇妈妈的主管已经在提醒,如果上班还是这样,要上不上的,那干脆就辞职,不要做了,专心地在家陪伴自己的孩子,做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也不会家庭、工作两头烧。想到这里,怡璇妈妈心里就百般不甘。不只自己在工作上老是出状况,连怡璇能不能好好上学的问题,也都还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怡璇在班上缄默,不肯说话。“连学校都不上了,我还管她有没有开口讲话。”怡璇妈妈把其中一顶安全帽以及怡璇的书包,放在门口的柜子上。“阿母,怡璇今天就请你帮我照顾了,我等一下再打电话到学校,跟老师请假。”“我跟你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了。下礼拜一,你就好好给我去上学。还有,就是在班上,记得给我开口说话。”怡璇妈妈虽然这么说,但是,她是很心虚的。而这些话,就像烟,一下子就被风吹散了。意中心理师说选择性缄默症想要了解选择性缄默症,也需要了解很容易与选缄共同存在的障碍与疾病,以及容易相混淆,看起来像选择性缄默,但其实并不是的问题。例如自闭症、亚斯伯格症、智能障碍、构音障碍、思觉失调症、消极反抗等,这些都需要加以厘清、排除,才能更完整了解选择性缄默症孩子。我们不只要能够了解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同时,也要能够判断什么不是选择性缄默症。不说话,不等同于选择性缄默症试着从各种角度了解,孩子在教室里不说话,这缄默的行为所要传达的讯息是什么。我不希望对于一个孩子,在教室里或你预期他应该说话的地方不说话,就立即下判断,认定这孩子就是选择性缄默症。这太过于武断,也可能错失孩子真正的问题核心。因此,在这篇中,我特别针对选择性缄默症容易共同出现的共病,以及容易被混淆的障碍与疾病,做个详细的说明。当孩子缄默,不说话,确认并非是源自于选择性缄默症的问题后,这时,处理的原则,需回到该障碍与疾病的因应策略。拒学压力源的厘清面对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拒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先厘清,造成他拒学的可能原因,以及压力源会是什么。例如,说话这件事,是否在班上受到同学的嘲笑?是否课业明显落后?是否需要回答问题,却不敢开口?是否老师要求同学们都要轮流上台报告?或是在学校出现被霸凌的问题?将压力源优先厘清,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策略。有些孩子的拒绝上学,存在着害怕、恐惧的元素,例如惧学症。如果没有将孩子真正害怕、恐惧的事情,加以移除,这时,贸然要求孩子上学,很容易造成孩子更大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出现歇斯底里的情绪,或自我伤害的行为。让孩子跨进学校,就像跨入一处炼狱。上学无压力状态有些孩子对于上学这件事,总是在放学回家后、睡觉前,或当天要上学之前,明显表现出抗拒。有些孩子可以明确说出原因,但有些孩子只是告诉你:“我不想上学。”“我害怕上学。”“我不喜欢上学。”但却没有办法明确说出来,造成他不想要到学校的理由是什么。如同有些分离焦虑的孩子,头过,身就过,当他一大早愿意走进学校,后续的状况,相对就单纯许多。当然,孩子愿意到学校,并不等同于他在教室里就会开口说话,但是,不上学,也就没戏唱了。优先解决上学这件事处理拒学症以及选择性缄默症的共病,优先级是以让孩子顺利上学为原则。因为,当孩子没有办法顺利到学校上课,这时,也就不存在教室里开不开口的问题。虽然,选择性缄默症的问题依旧存在。先解决孩子拒绝上学这件事。当孩子愿意上学,多少也反映出他的压力似乎相对有了一些释放。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孩子相对要开口会比较容易。反而,当害怕、恐惧、焦虑、畏缩全部集结在一起的时候,将更容易让孩子出现开口上的困难度。同侪的助力到底该如何让孩子愿意去上学?除了前面提到找出真正压力源的症结点之外,另外,善用同侪的影响力,将有助于孩子愿意到学校。在班上,找出两三位比较能够接纳、友善的同学,例如平时会主动和当事人透过社群网络(Line、FB、IG等)对话、聊天,或者彼此约定好,在上学的路上在哪里碰面,或是一起走路上学意的举动,都有助于孩子提升他到学校的动机与动力。分离焦虑症与选择性缄默症的鉴别与共病选择性缄默症很容易同时伴随着分离焦虑症,这两者的厘清,必须要非常谨慎。分离焦虑症主要是和孩子的依附关系发展有关。当主要照顾者离开孩子的视线,使得当事人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分离焦虑症孩子普遍可以说出话来,最常遇到的状况是,孩子会说:“老师,我妈妈会不会回来?”“老师,现在几点了?”“老师,我想要回家。”“老师,我可以去找妈妈吗?”你会发现,这类型的孩子依然可以在教室里,甚至边哭边开口说话。当选择性缄默与分离焦虑同时存在,这时,你会发现,孩子纵使非常担心,离开他视线的妈妈,或主要照顾者而焦虑,但这时,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而不敢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需求。两者在处理的重点上不尽相同,但需要优先处理分离焦虑的问题。因为若孩子伴随分离焦虑,在未获得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将更加恶化选择性缄默症的问题。合并社交恐惧症有些孩子伴随着社交恐惧症。当事人担心自己的表现,不符合别人对于自己的期待。过度担心自己在同学、老师面前,会不会表现得不得体。有些障碍较为明显的孩子,当面对眼前有社交性的互动时,内心的焦虑很容易浮现。同时,在脑海里,会很明显地出现不合理的负向思考。虽然,当事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些想法不尽情理,例如担心自己在同学、朋友面前的表现过于笨拙。但是,自己却也无法摆脱这些负面的错误解读,而让自己在面对社交互动上,更加显得畏缩、退却、恐惧。有时,面对同学走过来,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响应,是否该对他微笑?自己的微笑是否让对方觉得好笑?于是笑得很尴尬,笑得很僵硬,笑得很不自然。当孩子整个思绪在这负面的漩涡里快转时,他整个人的焦虑、恐惧、害怕,又很容易地浮现上来。许多选择性缄默症孩子,也同时伴随着社交恐惧症的问题。当然,共病这件事情,会让孩子的缄默问题显得更加地复杂,也更加深在处理上的难度。多种共病组合另外,也有孩子同时伴随分离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以及拒学症,三者共病的现象。当然,每一种障碍或疾病,本身在处理上,就有它的难度。当三种障碍同时存在于一个孩子身上,这时,在优先级的处理上,先针对分离焦虑症、拒学症,最后才是选择性缄默症的问题。更有甚者,孩子除了以上的三种之外,又再加上社交恐惧症的共病,这在处理过程中,更显得相当棘手。进行以上的鉴别,是希望可以很清楚地厘清每个孩子缄默、不说话的核心问题。我再次提醒,诊断是一种沟通,而不是一种标签。当我们能够正确厘清孩子的核心问题,后续才能够更明确地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与策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lgemnonwoven.com/gybyw/8412.html


当前时间: